查看原文
其他

36岁男子罹患帕金森病,这个病一半患者在中国,关于它,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!

2017-04-11 福建卫生报 福建卫生报

4月11日是第20个“世界帕金森病日”

也是帕金森病发现200周年


帕金森病,被称为老人第三大杀手

我国帕金森病患者超过200万

约占全球一半


但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

也曾遇过不少年轻人

有位男性患者,36岁发病,

手抖、走路不稳、有认知障碍,容易忘事……

而近八成早期患者未意识到自己生病


什么是帕金森病?有哪些征兆?如何预防?

家人不幸得此病,如何照顾?

这些问题你都知道吗?

今天,为自己、为父母,转发了解! 



康德智: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教授、主任医师

王柠: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教授、主任医师

叶华:福建省级机关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

夏敏: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神经康复一科 副主任医师



像…树…懒…是…患…了…帕…金…森



电影《疯狂动物城》中的树懒因为表情动作迟缓、说话慢吞吞,成为片中最大的笑点,可生活中如果变得和树懒一样就不好笑了。


10年前肢体僵硬

自行买药结果……

福州66岁的陈大爷10年前发现自己左侧肢体僵硬,左手不灵活,左脚迈步困难。就诊后诊断出帕金森病,医生给他开了药。服药后早期治疗效果不错,陈大爷就没有继续到医院诊治,而是自己到药店买药。10年来,陈大爷的病情逐渐加重,右侧肢体也开始出现僵硬。目前,每次服用1-2片药后1小时,陈大爷才可以勉强活动,但维持3小时又恢复原状,严重时只能借助轮椅活动。最后,经检查发现,陈大爷的帕金森病已处于晚期了。



帕金森病有哪些症状?九问揪出帕金森病



数据统计,78.5%出现症状的患者未意识到自己可能患了帕金森病,约53%的患者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,没有重视;约46%的患者认为自己的症状是其他病引起的;65%的患者是在症状带来生活不便时才到医院就诊;患者就诊时,出现症状平均已经持续近一年了。


下面这套国际上常用的自测题,能帮助早期发现帕金森,争取治疗时机。(以下每个问题,如果答案为“是”,计1分,“不是”计0分。)

      


1.你从椅子上起立有困难吗?

2.你写的字是不是比以前小了?

3.有没有人说你的声音比以前小了?

4.你走路容易跌倒吗?

5.你的脚是不是有时突然像粘在地上一样抬不起来?

6.你的表情是不是没以前那么丰富?

7.你的胳膊或者腿颤抖吗?

8.你自己系扣子困难吗?

9.你走路时是不是脚拖着地走小步?



如果总分超过3分,建议立即就诊,通过相关检查明确是否为帕金森,并遵医嘱治疗。


手抖一定是帕金森?不一定



说到帕金森病,许多人对于它的认识就是手抖。叶华表示,并不是所有的手抖都是帕金森病。


手抖在医学上称为震颤,可以分为很多种,常见的有生理性震颤、原发性震颤及帕金森病震颤。


帕金森病的震颤往往是静止时出现不自主地有节律的颤抖,通常会出现单侧手搓丸样运动,其后会发展到同侧下肢和对侧肢体。原发性震颤多表现为活动时震颤,如拿勺子时抖得厉害,静止时很少出现。


“最新研究发现,有原发性震颤的患者,也有可能患上帕金森,因此,出现该症状还是应该尽快到医院评估。”叶华说。




帕金森的诊断存在较高误诊率



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王柠教授表示,出现手嘴震颤、面具脸、小字症、慌张步,也有可能是脑出血、脑部外伤后导致的帕金森综合征或帕金森叠加综合征。


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案与预后同帕金森病不同。帕金森病的治疗是慢病管理的过程,病程不同或主要症状不同的患者治疗方案不尽相同,因此需要精准的诊断,精确的治疗。


目前,附一医院每周四下午14:30起在内科楼9楼神经内科一区,专门开设了帕金森规范化量表评估,医护人员会花一小时的时间详细地评估运动(动手指、握拳、拍脚、跺脚等)、非运动功能(情绪、认知功能、嗅觉、睡眠障碍等)以及影像学评估。并于每周五上午开设帕金森专病门诊,针对评估后的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指导。


此外,对于发病年龄小于50岁或有家族性遗传史的患者,王柠教授团队还会进行相关的遗传学咨询,做基因检测。


“年龄越小,越需慎重诊断。”王柠教授在临床上曾碰到一位男性患者,36岁发病,手抖、走路不稳、便秘、有认知障碍,容易忘事。患者父亲有类似的帕金森病。经过基因检测,王柠教授团队发现患者携带有SNCA基因致病突变,携带该基因突变的帕金森患者可有发病年龄早,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。这类患者不适合使用常规治疗青年型的药物,建议患者服用对智力影响较小的药物。


“基因检测若能查到致病基因突变,就能确诊帕金森,对于患者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早期干预,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较好的作用。”王柠教授表示,目前仅10%的患者能检测到致病基因突变,因此,现仅在发病年龄小于50岁或有家族性遗传史的患者中开展。


当药物疗效下降时应升阶至手术治疗



药物治疗仍是帕金森病的首选治疗,但心理、康复、宣教等也十分重要。然而,“当病情进展,药物疗效下降伴随症状波动的出现,如“开-关现象”,或者出现明显的药物副作用,如异动症等,应该升阶梯到脑起搏器(DBS)手术治疗,以达到更全面稳定的症状控制,同时可以逐步适当降低口服药物的剂量,使得整个病程有更好的生存质量,从远期效益来看,这是应该得到推荐的。这也是基于国际权威杂志多中心的研究结果得出的结论。”福建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康德智教授表示。


曾经瘫床欲轻生的患者

如今可以出门打麻将

福清69岁的何建振老伯就是DBS的受益者,何老伯1996年发病,刚开始时右手、右腿不自主的抖动,后来逐渐进展为双侧手脚外加头部的抖动。到了2013年,何老伯已经瘫痪在床,连起身、翻身这样的小动作都无法独立完成,每日都只能躺在床上等着家人照顾,这样的生存状态甚至让何老伯产生了轻生的念头。瘫痪3个月后,何老伯采纳了医生的建议,接受了DBS手术。术后何老伯的手脚就停止了抖动,并且变灵活了,现在何老伯已经能像正常人般生活自理了。“我现在还经常出去打麻将呢。因为效果好,我都偷偷把药物停用了”何老伯笑称。



“对于药物尚有一定疗效的患者,经过临床评估适宜接受手术治疗的,大多可以获得较好的症状改善。”康德智教授表示。但对于何老伯把药物停用的做法,康德智教授表示这是不推荐的,必须在医生严格的评估下,仅有很少一部分患者,能够停用药物,而这部分患者,往往都不是病情晚期阶段的。康德智教授同时强调,因为帕金森病的临床特点,需要有多学科的协作,以更好的评估病情阶段,及时接受适当的治疗,以更全面、稳定的控制症状,保留生活自理能力。


戳视频看何老伯健步如飞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l1315rq7h23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
家有帕金森患者亲友该这样照顾



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细节都能影响到帕金森患者,日常生活中让帕金森患者更舒适,有利于他们病情的恢复。夏敏提醒:关爱要从他们的衣食住行做起。


首选宽松、轻质、便于脱穿的

夏敏建议,帕金森病患者应穿着宽松、轻质的衣服;应便于脱穿,衣物尽可能选用按扣、拉链、自粘胶式代替纽扣。选择平跟软底、稍紧的布鞋,防止跌倒。



不能自行停药,保证营养充足

帕金森患者不仅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治疗,在治疗期间还要保证食物营养充足,夏敏建议,帕金森患者饮食应当营养丰富且均衡。


早、中餐:低蛋白饮食,以碳水化合物为主;


晚餐:可适当摄取蛋白质;


睡前:喝一杯牛奶或酸奶。


多吃谷类和新鲜瓜果蔬菜,尽量不吃肥肉、荤油和动物内脏,另外,每天要多喝水,控制在6至8杯水。



安全第一,浴室需注意

由于患者的平衡功能、步行能力障碍,加之震颤的存在,洗浴、入厕对帕金森病患者存在潜在危险性,如地面湿滑、空间过小等。


夏敏建议,患者家属可以在浴缸内或者淋浴地板上铺一层防滑橡胶垫,浴缸处应该设安全扶手便于抓扶,浴室内安放固定高脚凳,方便坐着洗澡和穿脱衣服。


另外,家中应选择带扶手的高脚椅子,卧室床不宜太高或太低,这样方便起卧下。床和椅子的高度应该在膝盖以下,与小腿长相等,过高或者过低都会使老人感到不便,增加摔倒机会。此外,中晚期患者的床上应该安置固定的架子,上有悬带下垂,方便患者借助吊带坐起。



日常锻炼有好处

帕金森病人大多不爱动,也忽视运动。这时关节就像生锈的螺丝一样被固定住了。长时间少动后,身体姿势和关节都会变形,最后变得不会动。


夏敏说,要延缓这个过程,最好的方法就是日常锻炼,散步、体操、朗读、唱歌、骑自行车、太极拳等任何简单易行的活动都有好处,让各部位的肌肉关节都动起来,但要注意安全。把运动时间控制在20分钟至30分钟。不宜过度劳累。此外,也可以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,根据病人实际情况予以拉伸训练,耐力训练,行走训练做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。



END


福建卫生报记者:刘伟芳、张鸿鹏

编辑:福小卫


猜你喜欢



总编说啦,您多点一个zan,福小卫多2毛奖金。快点击文末小手指,给福小卫爱的鼓励吧~

福建卫生报长按识别二维码,关注更多健康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